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正文

 廖若汐:贪官终究逃不过法律的“火眼金睛”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7-20 21:18:15

核心提示:   贪官在任何朝代都有,当今也不例外。一提到官员腐败,百姓人人痛恨,以富可敌国的和珅为例。与贪污腐败对应的是清正廉洁,我国古代也曾涌现出不少清正廉洁的官员,如南宋大臣张浚,明朝名臣于谦,一贫如洗

 

  贪官在任何朝代都有,当今也不例外。一提到官员腐败,百姓人人痛恨,以富可敌国的和珅为例。与贪污腐败对应的是清正廉洁,我国古代也曾涌现出不少清正廉洁的官员,如南宋大臣张浚,明朝名臣于谦,“一贫如洗”、“两袖清风”等典故也随之产生。可谁又曾想当今的贪官却换了模样:过着“一贫如洗”的“清廉”生活,背地里却干着贪污受贿的勾当,视金钱如命,活脱脱一个守财奴形象。“葛朗台”式贪官令人寒心,发人深省。

  按朱东生的说法,自己是“穷怕了”。年少的艰辛生活,使他“在马路上跌个跟头都恨不得抓把泥回家”。也就是说,这些贪来的钱财能给他内心带来“安全感”,使他对未来生活心里不慌。笔者却认为,这不过是他狡辩的说辞而已。即使他年少时确曾过着窘迫的生活,为衣食而忧,但他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多年,仅官居“一把手”时间就长达15年之久,只要他秉公用权,不搞歪门邪道,退休后过上体面的晚年生活是完全有保障的。因而“穷怕了”之说,看似有理,实则完全经不起推敲。

  以往,人们往往把节俭视为清官的一个特征。这则报道表明:节俭只是人呈现于外的一个表象,节俭与清官不能画等号,贪官也不一定与奢靡画等号。辨别贪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言而喻,对于什么是贪官,纪检监察部门是有定义和衡量标准的。由于种种原因,现实生活中的贪官是具有丰富个性的,贪官既可能是生活节俭的人,也可能是生活奢靡、挥金如土的人。这意味着,贪官未必“脸谱化”。朱冬生这个贪官之所以生活节俭,是因为小时候日子过得苦,养成了节俭习惯,这就是生活中的真实。其实,这种节俭型贪官不乏其例。最典型的例子是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家藏上亿元现金却“穿衣朴素骑自行车上班”。当然,有的贪官生活节俭是故意伪装,试图逃脱反腐的监视。

  贪官贪而不用,所贪何用?毋庸置疑贪官“勤俭持家”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想等退休以后,淡出人们视野后再肆无忌惮的享受,或是移居国外或是用金钱在国内安度晚年,另一方面即使自己老来无福享受,岁月也可以帮自己将这些钱“洗”得干干净净,让自己的子孙光明正大的享受这些财富,也算是“牺牲自我,成全全家”了。

  笔者以为,节俭与贪官是两回事。不能因为有些贪官生活节俭,就把节俭当成坏事,节俭依然是值得倡导的美德。也不能因为一些贪官生活节俭,就放其一马,甚至把节俭当成衡量清官的唯一标准。对于纪检监察部门来讲,应当不为节俭表象所迷惑、所欺骗,揭露表象后面的本质。进一步讲,也不能用怀疑的“有色眼镜”审视那些讲究吃喝穿戴的官员,只要来钱之道正当,自掏腰包,无可厚非,“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妖魔鬼怪”也逃不过群众的“火眼金睛”。完善的监督制度和全民参与的监督“网络”才能让官不藏贪、腐难藏钱。(文/廖若汐)


关键词:

专家点评网综合

点击进入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