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6-07-29 14:07:26
核心提示: 扶贫工作,向来是力度大,却收效微。以前,还可以将其归咎于地方政府实施不力——有的胡作为,将扶贫款项挪作他用或找亲朋好友冒名吃空饷;有的乱作为,为了完成工作、追求短期政绩垒大户、造盆景;有的不作为
扶贫工作,向来是力度大,却收效微。以前,还可以将其归咎于地方政府实施不力——有的“胡作为”,将扶贫款项挪作他用或找亲朋好友冒名吃“空饷”;有的“乱作为”,为了完成工作、追求短期政绩“垒大户”、“造盆景”;有的“不作为”,为了中央的巨额补贴而不愿摘下“贫困帽子”,有的则是“假作为”——大搞“被脱贫”、“数字脱贫”......如此种种,随着中央对扶贫越来越重视,纪检监督执纪问责力度的加大,已经越来越少。很多地方向着“扶真贫、真扶贫”稳步推进。
但时至今日,依然也有地方年年扶贫年年贫。这些地方,政府扶贫决心也有,力度也大,但却依然无法使这里的老百姓脱贫:给钱,他们用来享乐;给物,他们把东西卖了以后拿来买醉;给技术,他们找各种理由“不适应”。究其原因,真正让他们贫困的,不是恶劣的环境,贫瘠的土地,而是落后的思想。
物质脱贫,首先需要思想脱贫。他们由于长期生活在偏远闭塞的地方,和现实社会脱节已经比较严重。思想层面落后几十上百年,思维还受传统文化、风俗的束缚,和外界的信息交流更是趋于零。所以,他们就像扶不起的刘阿斗一样,没有理想,没有目标,耽于现状,哪怕再苦再累,也不愿意改变或者说惧于改变,只把希望寄托于政府、亲友甚至是下一代。
对于这样的地方和老百姓,政府应当转变扶贫思路,不应再继续采取传统的“三给”方式——给钱、给物、给技术;而是替之以“二送一请”——送教育、送信息、请出来。相较于传统,新的扶贫方式投入更大,短期内更是看不到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外界资讯能对这些偏远地区老百姓的陈腐思想和观念造成巨大的冲击,让他们以前所未有的视角去看待他们本以为很熟悉的世界,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他们对现实和自身的怀疑,从而做出一定程度的有利转变;而教育则能让他们的后代从启蒙时代就更加贴近现代社会,对新事物、新观念有更多的憧憬,更有改变现状,迎接新生活的动力和意愿,更能运用新的技术、新的理念,更能对传统陋习和愚昧的风俗抗争;请出来,则是从生活环境上加以改变,让这些一辈子都没有接触过外界的穷困百姓,切身感受外界与自身居处的巨大差异,并引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连锁效应,使其不愿再回到以前贫困潦倒的生活状态,从而真正实现脱贫致富。(文\胡糊)
专家点评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