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正文

汪洋:地方扶贫数据失真弄虚作假使制度的温情不再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7-15 17:32:30

核心提示:汪洋:地方扶贫数据失真弄虚作假使制度的温情不再根据国家规定,贫困户识别标准是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一些地方并未严格按照收入标准来识别贫困户,而是采用子女上学、生病等其他标准来认定,一些收入超标准

汪洋:地方扶贫数据失真弄虚作假使制度的温情不再

 

根据国家规定,贫困户识别标准是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一些地方并未严格按照收入标准来识别贫困户,而是采用子女上学、生病等其他标准来认定,一些收入超标准的人员通过瞒报收入等方式申请成为贫困户。对于家庭收入真实性核查很困难,以前也经常引发群众纠纷,而子女上大学是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希望,也是主要开销,上级也要求将子女上学作为重要考量标准。

扶贫工作终究是群众工作,群众是主体,少不了群众的参与。这就要求国家政策、精准扶贫方案、扶贫对象名册必须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保障不漏一户贫困户,不多报一户非贫困户。歪曲贫困户评定标准,审核程序不规范,让真正该得到扶贫资金的人两手空空,让有着“雪中送炭”意义的扶贫资金黯然失色,让制度的温情不再却又凉了老百姓的心。

精准扶贫的本意是不能歪曲的。一些地方不能单纯为了政绩,将惠民工程搞成“害民工程”,一味的追求好看的经济数字,一旦突破“贫困人口最后一道生活保障线”,患了“政绩饥渴症”,让“精准扶贫”偏离了轨道,以牺牲贫困群众的利益为代价,泡沫式的政绩工程对地方经济和民生没有任何益处。

扶贫的难点在于监督是否到位。在推进扶贫资金专项审计、扶贫项目跟踪审计的同时,还可考虑引入第三方机构,对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信息录入等环节进行跟踪监督。在此基础上,对于瞒报、弄虚作假、以权谋私等问题,一经查出要严肃问责。

对失真的扶贫数据不能得过且过,唯有动动“真格”才能让扶贫资金真正回归本位。对于不符合标准的扶贫对象暂停享受政策,并启动追缴程序,这还远远不够。不按规定办事,滥用职权本就是违规违纪行为,应严肃追责并问责相关责任人员。对于明知不符合评定标准还弄虚作假骗取国家财产的人员,也应给予经济等方面的处罚,以起到警示的作用。

地方扶贫数据失真、弄虚作假使制度的温情不再,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扶“贫”要先扶“正”,让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洒满精准扶贫攻尖工程。针对一些地方扶贫数据失真、弄虚作假等问题,应进一步完善现有贫困户识别标准和办法,同时强化审计与监督问责。(文/汪洋)

 

  


关键词:

专家点评网综合

点击进入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