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正文

刘小军:领导干部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法律意识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7-15 11:34:49

核心提示:刘小军:领导干部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法律意识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迄今为止人类能够认识到的最佳治国理政方式。弘扬法治精神,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树立法治理

刘小军:领导干部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法律意识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迄今为止人类能够认识到的最佳治国理政方式。弘扬法治精神,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树立法治理念。要破除人治观念。“人治”是我国传统社会形成的建立在个人专断与独裁基础上的治理方式,我们必须把国家治理观念从“人情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变。在立法上,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在执法上,要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在司法上,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惩恶扬善,匡正压邪,公开、公平、公正,实行无罪推定,罪由法定,罪刑相当,公正裁判,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形成法治思维。在思想认识上要坚持依法行政原则。领导干部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法律意识,在行使公权力时,应仔细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把法律而不是个人意愿作为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在工作作风上要具有民主治理意识。要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实行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等。
坚持法治方式。要坚持办事依法。领导部门和领导干部在作决策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形成凡事先找法律依据的习惯,按法律规定和程序处理。在行为观念上,要秉持对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对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对公民个人,“法不禁止即允许”的法治思想,制约公权,保障人权,使法治成为社会安定有序的压舱石。要坚持解决问题用法。要坚持化解矛盾靠法。在化解矛盾时,必须坚持依靠法律办事,对进入法定渠道的矛盾问题,要严格依据事实、法律,公开公正处理,善于用法律上的事实分清是非,用权利义务思维分清对错,在法律框架内明确权利、界定义务,让群众充分体会公平正义,信服法律权威。
建设法治文化。要加强法治精神培养。要进行广泛深入的法治宣传教育,通过长期的学习、训练与培养,使人们形成与法治相适应的理念意识、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要强化公民主体意识。要通过广泛深入的法治宣传教育,使公民了解法律、熟悉法律、信任法律最后达至信仰法律,从而在心理上、情感上真正认识到自身的权利义务和主体地位。要进行广泛深入的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要建立推进法治建设的体制机制,明确法治建设的目标、任务、责任,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倒逼运用法治思维开展工作。
法治是最大的社会公约数,领导干部要把守法用法作为开展工作的基本方式,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决不能凭主观愿望解决问题。在解决涉及维权的维稳问题时,既要把群众合法合理的利益诉求解决好,这是第一位的,但也不能一味迁就用“闹”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要把矛盾的解决、诉求的张扬,纳入法律轨道,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文/刘小军) 


关键词:

专家点评网综合

点击进入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