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正文

告别农田里造林需减少决策“负效应”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7-05 10:04:23

核心提示:锟斤拷在当前中央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各地轰轰烈烈搞生态搞绿化。但记者发现,在一些地方,种树绿化这一基础工作藏有诸多形式主义套路。(7月3日锟斤拷中国新闻网)种树绿化,固然可以呵护

 

    在当前中央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各地轰轰烈烈“搞生态”“搞绿化”。但记者发现,在一些地方,种树绿化这一基础工作藏有诸多形式主义套路。(7月3日  中国新闻网)

种树绿化,固然可以呵护自然,造福人类,但为提高森林覆盖率,就不切实际地在农田里造林,最终并不会提升老百姓的“绿色幸福感”。更为重要的是,基础工作上暗存形式主义,必然不利于此项工作的可持续推进。正是如此,在“搞生态”“搞绿化”的过程中,既要兼顾实际,还要着眼未来。

实际上,种树绿化与农业生产并不相悖。只是在操作中出现了短视行为。不管是树大还是树多,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夺走农作物生产所需要的正常养分,进而降低农作物产量。缺绿少绿的确是发展中的短板,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补齐短板的同时,就要损害老百姓的根本利益,这显然与植树造林的初衷是不符的。

种树绿化,一头连着生态环保,一头连着群众生活。不管是哪一头,都牵涉到老百姓的福祉。所以说,如何维护好这个平衡关系考验着有关部门的管理智慧。事实上,这并不是多大的问题,只要在落实中兼顾民意实际,就可以很好地避免出现“政府前脚种,农民后脚拔”的尴尬。

出现这种问题,再次给决策管理敲响警钟。不管做出怎样的决策,都要看是否符合民意实际。倘若一味强推,到头来即使看起来再好的决策,都可能会成为“挂历上的花瓶”,中看不中用。种树绿化本身是要追求生态效益的,当忽视了种树绿化的质量,那么森林就很难成为价值丰富的绿色公共产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种树绿化不是要片面追求一个数字指标,而是为了传递一种绿色生活理念。从这个角度看,农田里滋生出形式主义,是在削弱这种科学发展理念的影响力。正所谓理念再好,也需要科学的决策和靠谱的执行方案去落实。基于此,减少决策“负效应”理应常置案头,常记心中。(作者:赵耀世  )

 


关键词:

专家点评网综合

点击进入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