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8-07-12 12:07:41
核心提示: 慢作为有官僚主义作祟。慢作为的直接结果就是群众会上门央求,甚至贿赂相关办事人员。低姿态的身段、请求的语言、送出的礼品无疑都让部分机关办事人员感受到官本位的独特滋味,进而无故拖延。 慢作为有
“慢作为”有官僚主义作祟。“慢作为”的直接结果就是群众会上门央求,甚至贿赂相关办事人员。低姿态的身段、请求的语言、送出的“礼品”无疑都让部分机关办事人员感受到“官本位”的“独特滋味”,进而无故拖延。
“慢作为”有慵懒思想作梗。随着目前改革的不断深化,“不作为”、“乱作为”渐渐被“慢作为”取而代之,美其曰“我并不是不做啊,也没有乱做啊,只是做的慢”。甚至部分人员以自身能力不足来搪塞,而其背后的根源还是慵懒思想作梗,能拖则拖,反正急的不是自己。
在这里,“慢作为”拖的是人民群众,但是最终付出的代价是群众对政府的极度不信任,对政府人员的嗤之以鼻。要知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为民办事需“在其位谋其政行其责”。
健全的监督机制是拒绝“慢作为”的“一剂良药”。“慢作为”之所以能够极具隐蔽性,就是因为监督机制不健全,进而不能够深挖“慢作为”出现的原因。行政监督形同虚设、时断时续,群众监督渠道狭窄、诉求无门,媒体监督姗姗来迟、报道滞后,让“慢作为”有了生存的“土壤”,没了阻碍的“门槛”。我们需要设置办事效果评分器,以便客观评价每一次办事效率;我们需要上级单位和监督部门的时时监督,以防陷入“一抓就好,一放如故”的怪圈;我们需要开通微信、微博、短信、官网答疑等渠道,以让群众的诉求和意见能及时传达,我们需要媒体开辟专栏,以新闻报道来给办事人员敲个“警钟”。
提升办事人员自身素质是拒绝“慢作为”的“根源之法”。一切外在做法始终只能“堵”,而无法“疏”,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每一个办事人员的业务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只有让办事人员真正学会从群众角度出发,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做群众所需;只有通过不断向办事人员灌输条例政策、培训办事人员技能技术、纠正办事人员官僚主义和慵懒思想,才能让“慢作为”“无所遁形”。
我还记得《九品芝麻官》里那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侃侃之语。或许,我们会遇到群众一些不合理的诉求,但请认真、请坚持、请换位,只有这样才能缝合“慢作为”带来的深深伤害,才能被群众“温柔对待”。
专家点评网综合